掌握笔墨故事>都市>蜀源四万年 > 101第十四章 “资阳人”走进成都平原 开启三星堆文明(九)
    古蜀都城

    古蜀都城是古蜀研究的重要节点,也是解决华夏历史前三章第一章的关键问题。古蜀都城与华夏正史记载先夏真的有关联吗?或者说古蜀都城是不露庐山真面目的先夏都城吗?酒鬼醉客在《三星堆大玉璋上的秘密》认为:三星堆遗址就是夏禹和夏启的都城阳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里的器物就是伯益为歌颂夏禹所建均台上的彝器,均台被毁于商武丁伐鬼方(对蜀夏的蔑称,或者说诡异的蜀夏)战胜时,然后被所谓“庆胜性埋藏”。

    古代文献《孟子?万章上》、《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居篇》、《史记?夏本记》、《今本竹书纪年》均言禹都阳城,想来禹都于阳城之说属实。

    《吴越春秋》卷六记得较为详细:“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乘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姙孕,剖胁而生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在蜀西川也。”就是说崇伯鲧、崇伯禹的族群势力范围,在尧时应该是在西南蜀羌一带。

    仔细梳理这段历史,伯鲧治水无功,舜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观鲧之治水没有效果,乃殛鲧于羽山。鲧投于水,化为黄龙,为羽渊之神。舜与鲧之子禹继续治水,就说明崇伯禹的封地依然在西南蜀羌一带。治水成功,伯禹作司空。尧陟于陶,舜得帝位,命子义钧封于商。命夏后(禹)总师。舜陟三年丧毕,禹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夏后,姓姒氏,于是就有了禹都阳城之说。

    阳城究竟该在何处?它显然是典籍记载的中国夏商时期,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它应该具有庞大的城池、完备的政治宗教体系、精致的器物、久远的历史。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之多,规格之高,做工之细,岂是司毋大鼎能比。鱼箭金杖、扶桑神树、太阳五轮岂四羊方尊能憾。这些稀世珍品、旷世神品是谁人所作?只能是大禹。其一他曾铸过九鼎,应该有此技术;其二他曾为帝,能够拥有金杖;其三他大规模率众治理大洪水,在治洪水的过程中,青铜器工具和铜矿资源丰富;其四他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让益与十巫疏而记之,名之《山海经》;其五在三星堆千多件青铜和玉器文物中,很多都能跟《山海经》记述挂上钩。

    三星堆横空岀土那么多青铜大件、形制完备的玉器、至尊权力的金杖,四方有城墙的巨大城池,在晋之前众儒们一致认为禹是西夷人。《华阳国志》注明涂山即江州(重庆);《大荒西经》点明“天穆之野”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竹书纪年》说伯鲧封于“天穆之阳”;羽山、会稽之山均记在《南次二经》,难道还不足以将三星堆与禹联系起来吗?

    《史记?夏本记》:“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吴越春秋》卷六:“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这段记载禹更象刘玄德携民渡江一般,所以阳城离商均的封地应该较远。山阳之南,阴阿之北即广汉。

    三星堆考古有重大发现不断,2019年底,三星堆三号祭祀坑浮出水面,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作客央视《开讲了》,激动不已说道,三星堆遗址目前发掘有2万多件器物,只占12平方公里面积的千分之二。三星堆一段疑似北城墙的建筑遗址被发现,三星堆古城实现合围。考古工作人员冉宏林将之称为“完成了考古人员20多年的愿望”,是继1986年三星堆考古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上千件国宝重器之后,又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三星堆古城因为北城墙的发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将会有再次震惊世界发现。

    2020年7月29日广汉官方再报喜讯,对外宣布正发掘联合遗址,该遗址是2019年10月发现并抢救性发掘的,距离三星堆约8公里。联合遗址涵盖了近5000年来连续不间断的区域发展史,堪称成都平原通史型遗址,对于揭示区域考古学文化面貌,建立完整的区域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以及研究古蜀文明的起源、发展、演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联合遗址涵盖了桂圆桥、宝墩、三星堆、十二桥4个文化因素,是三星堆周边首次发现有着完整古蜀文明序列的遗址,其中三星堆主体文化因素在联合遗址最为丰富,出土了大量和三星堆类似的文物。”现场考古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辛中华这样介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