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姬在尧帝众多子女中,表现非常出色。十几岁就跟随女娲团队治理大洪水,足迹遍及蜀地山山水水。由于姬与崇伯家族的鲧年龄相当,性格相投,也算世代交好,所以他们从小就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鲧在黄帝世系中已经是专司治水的第四代传人,他们世代相传治理蜀川洪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鲧自然近水楼台,获得真传。所以姬亲近鲧,除了好朋友这层关系外,也发自内心想学习治理洪水的真本领,帮助父亲尧帝分担忧患,为民造福。
姬好学上进的成长经历自然得到尧帝的赏识,在他二十出头,尧帝就委派他到祖源地资国历练,准备担当一方诸侯。那里有老女娲的大德宽厚,有经验丰富的治水能手,还有沱江初步治理后深厚的农耕技术和大片的良田沃野,是华夏中央帝国的大本营大后方。
姬资的到来,得到来女娲的细心呵护和百姓的拥戴,沱江流域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为成都平原和全国各地提供了成功成熟的农业文明经验和示范。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虽然屡经战乱,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在遗存下来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如果有一本书能揭示夏代以前华夏文明历史起源的话,那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在西汉末期刘秀负责编纂之前,只存在一个版本,就是屈原、吕不韦、刘安、董仲舒、东方塑、司马迁、刘向等看到过的《山海经》。《山海经》的作者应该就是先夏十巫,即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也就是尧舜禹时代的杰作和治国宝典。
巫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特指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古代巫者兼行医术,巫也有医师义。巫是神权的象征和代表,他们掌握知识和文字,是文字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主要为王权服务,为最高的统治者效命。他们不断的游走各方势力之间,享超然的地位,得到极大的特权和尊重。只有巫傩文明发祥地,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古蜀才有获得书写《山海经》的便利和可能。
在《诅楚文》中一共提到大神巫咸6次,与皇天上帝并称3次,可见巫在战国时代秦国都还是比较吃香。即便现代蜀地俚语习俗中,巫的用语和活动也不少,有巫师作法、巫婆跳大神,仙娘照水碗走阴,阴阳看风水,端公驱邪捉鬼,道士为死者开路,法师作道场等,对不按章法行事的人和事,称为“巫教”。
我们研究者发现,《山海经》最初的统稿人就是夏代的伯益,伯益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史书上也有充分的证据。
西汉刘歆《山海经表》:“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东汉赵晔《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蒙文通在其《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一文中指出:要给予某项史料以恰当的地位,首先是应该分析该史料产生的社会环境。因为任何史料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它必然受到该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考察产生《山海经》的社会环境时,首先就是考察产生它的时代和地域,在排除了该时代该地域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该史料的内容的歪曲、影响之后,才能使该史料正确地反映出历史真相。
要想把《山海经》放在中原黄河流域去考证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价值,其结果可想而知,《山海经》之所以沉睡几千年也最有应得。所以蒙文通肯定性指出,《山海经》不是中原文化的产物。他从《中山经》起步分析,认为《五藏三经》所载天下之中,是指古巴、蜀、荆楚地区,属于南方文化系统;海内多篇详记岷江、沱江上游,更可能属于西南地区的古巴蜀文化了;《海内经》可能就是古蜀国的作品,《大荒经》可能是巴国的作品,《海外经》为楚国作品。在蒙老的《再论昆仑为天下之中》一文进一步论断《海内》《大荒》及《禹本纪》“皆蜀人旧书仅存之篇”,为《海荒经》表述西部地理的论题,奠定了论证基础。
仔细分析《山海经》行文方式,这种祥近略远,祥西略东,祥小略大的笔法,正是《山海经》的独特性。《山海经》所表现的空间观念与《禹贡》五服也有相近的地方,都是将天下看作不同等级层次的差序结构,只不过《禹贡》是由内及外,《山海经》在总体上由内及外,而每一部分却是由外及内。在记叙方位顺序上,也可看出《山海经》和中原传统经典的不同。先秦中原文献在四方方位顺序排列习惯上,一般都是以东、南、西、北为序,这种排列顺序在甲骨文中就存在,可见这一排列顺序的渊源是很久远的。可是《山海经》中的方位排列顺序,主要是以南、西、北、东为序,这种习惯自然与古蜀左言习惯有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