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笔墨故事>都市>蜀源四万年 > 043 第七章 “资阳人”在“河出昆仑”耕耘文明(六)
    我们只要找到文化“大传统”的再现方法,找到进入文字书写以前世界的认知方法,就可以进行新的拓展研究,可以用历时性的动态视野,将文物和图像构成的“大传统”文化文本编码算作一级编码;将“小传统”文字的萌生算作二级编码;用文字书写成文本的早期经典则被认为三级编码;经典时代以后的所有写作,无非都是再再编码,多不胜数统称N级编码。将文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叫做大传统,就兼具了历时性和发生学意义,有助于当今“知识人”跳出小传统熏陶所造成的认知局限,充分意识到传统是历史延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并由此透过文字小传统的习惯性遮蔽,洞悉文化大传统的元典原型编码价值(叶舒宪语)。

    资阳市原社科联主席胡跃明认为,叶舒宪理论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巴蜀文化根脉及信息时代活态文明基因传承,追寻三星堆文化前因的古蜀文化、遂人文化、远古文化即“资阳人”文化,努力构建蜀人原乡、资阳智人的城市品牌价值和未来城市文化的精准定位与世纪展望,都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特殊的现实意义。

    第二、以“资阳人”为原点的华夏传统文明,是人类最典型最精致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是考察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最重要的标本。由于东亚地区处于封闭地貌,远中古时代一直处于文化文明中心,避免了大民族融合和文化冲突,加之四川地区大面积的丘陵山地,使得“资阳人”把农业文明及其思想,精雕细琢上万年而不辍,形成世界上最精致最典型的农耕文明文化标本系列,即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体系一成不变沿袭当代。回想我们同年所处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上下依旧是几千年不变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文明。但由于中华农业文明体系过度精致,近代向工商业文明转型变得极为困难,导致近代中国农业文明类型,和西方工商业文明类型发生剧烈冲突,造成近代一百年屈辱历史,其结果是中华传统文化几乎丢弃殆尽。这场冲突让我们沦落到如此地步,一个远古时代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视为野蛮之躯。其实,今天的西方文明没有重大建树,它只是2500年前古希腊文明的翻版,立法、司法、陪审制一成不变。今天的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观,早在古希腊和华夏春秋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争论不休。

    农业文明一旦发生,人类就面临重大灾难。当初“资阳人”像所有动物一样在自然界中获得生存来源,获得生活资料,是从来不发生大规模饥馑的,因为那时候人口很少,夏秋天可以采集植物,冬天可以狩猎。农业文明一旦发生,所有条件立即恶化,人类已经进化为直立动物,而农业文明逼迫着人类弯腰工作。以色列青年学者赫拉利写《人类简史》,很独到的提到农业文明是人类灾难的开端,它使得人类从此以反生理的方式进入极端辛劳的求生状态。不仅如此,由于人类不得不越来越扩大自己的农耕范围,于是靠采猎方式获得资源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就会出现大规模饥荒,大量的人饿死,而大饥荒现象在任何动物中绝难见到。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按理说人们丰年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储存粮食,可是社会结构随之形成强权,丰年所存余的粮食,又被社会结构中残酷的税收所征光,于是人祸添加其上,饥馑照常发生,表达着人类农耕文明社会一开始出现,就展露出来的狰狞面目,利益争斗、部落战争随之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