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二手下的穿街过巷的贩夫是耳目,世翰堂下那百余说书先生则为口舌。
耳目易寻,口舌难得,不到万不得已,贾琮舍不得丢下那些说书先生,不仅不会丢,还要继续扩增……
倪大娘又怜爱的看向贾琮,道:“哥儿这点年纪,就要去九边那等苦寒之地,不如让老二给哥儿做个长随马弁,有自己人照顾着,总放心些。”
贾琮笑道:“此去未知几年,大娘年纪大了,嫂子又有了身子,老二离不得家。我身边也不缺人,大娘放心就是。对了,大娘一家可有去处没有?若没有,不如先进国公府里暂住些时日?”
倪大娘忙笑道:“这倒不必,我们去城外乡下亲戚家住些时日就可。”
倪大娘一辈子在市井中过活,虽不识字,却活出了出世的智慧。
贾琮不在,他们若去国公府,怕连三等奴才都不如。
又闲话几句,敲定在贾琮出征后三日内,倪家随之出城避祸后,贾琮便从倪二家出来,去了通义坊鼓楼大街后的那间小院子。
如今邱三掌着整个香皂制作的工艺,虽说对外宣扬这套法子都在叶清手里,作坊也在叶清城外庄子上,但核心事宜一直都为邱三掌握,就连售卖和宣传法子,都是他一手操办,是难得的商业人才。
不过每月逢十之日,他都会来这座小院,等候贾琮的差遣。
这一次,贾琮并无许多事吩咐,只叮嘱他在自己未归前不要来此小院,又从邱三手里拿了五只木盒和几只拳头大小的瓷瓶。
木盒中内存工匠精心打造的银质注射器,以及消毒过的纱布若干。
而瓷瓶中,则备着提炼出的酒精。
往九边,不拘是东北、正北还是西北,若没个伤风感冒,都是逆天而行。
提前备用些必须品,便是应存之义。